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孩子出不出色,与父亲的性格密切相关

在家庭教育中,父亲在某些方面的角色优势甚至高于母亲。

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学习、性格、情感、素质、体质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。

仔细想想,确实如此。

孩子出不出色,与父亲的性格密切相关。

父亲曾经看过一段采访视频:浙江一名11岁的男孩被父亲气到离家出走。

男孩带着哭腔抱怨自己的父亲:每天你都知道让我学习,但是全家人都不学习,还在那里玩手机。你自己学过吗?

原来男孩的父亲每天回家,都拿着手机,要么刷抖音,要么玩游戏,在家什么都不做,整天躺着。

想让爸爸陪自己玩一会儿,爸爸总是敷衍他:忙,没时间。

看到爸爸玩手机,他想玩,但爸爸不准,还说要打他。

男孩越想越生气,便借口出去,干脆离家出走。

事实上,在生活中,这样的父亲并不少见:

要求孩子不要看手机,自己一直拿着手机;

抱怨孩子拖延,磨蹭,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;

指责孩子不够自律,自己每天都得过且过…

众所周知,孩子们总是跟着大人的节奏走。

一个性格懒散的父亲,很难养出自律的孩子。

据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,孩子是父母的影子。

孩子虽小,但父亲的言行都会被他捕捉到。

父亲懒惰,放任自己,放养孩子,孩子也会变得懒惰,不自律。

小时候做事拖延,容易半途而废,不愿主动学习,自制力明显不足;

长大后,遇到困难主动退缩,面对压力自动崩溃,缺乏抵抗诱惑的意志力。

从长远来看,在抱怨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的同时,也在浪费时间。

根据一项调查:

30%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父亲的翻版;

50%的大学生认为父亲的形象和兴趣对自己影响很大;

60%的大学生认为父亲的榜样对他们优秀的原因有很大的影响。

一个优秀的自律孩子,身边有一个自控能力强的父亲在托举。

2,一位脾气暴躁的父亲有什么经历?

有一个答案,很是令人心碎:这样的父亲,无疑是在摧毁孩子的未来。

教育专家李波曾在文章中写道,他60多岁的叔叔。

叔叔的老父亲已经80多岁了,还活着,但是叔叔很少去看他的老父亲。

不明原因的人,以为老叔不人道:老父亲已经80多岁了,你还能看几次。

叔叔泪流满面地说:这辈子我宁愿远离他,哪怕多给点钱。

他清楚地记得,从3岁到4岁,父亲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吼叫、打骂、摔门…

吃饭时掉到衣服上,啪一耳光就过来了;

因为不喜欢吃青菜,一脚过去;

即使他没有做错什么,但只要他在场,他就会成为他的出气筒。

就这样,直到16岁,老叔参军离家。

叔叔说他似乎一直处于风暴的中心:包括后来结婚了,他都来找茬,让家里的鸡犬不安!

回忆起自己的一生,并非没有遗憾和怨恨:

我这辈子一事无成,是因为害怕被父亲打骂,失去了勇气。当我遇到一些事情时,我的心颤抖着,我无法平静下来,我惊慌失措。

别人说我有才华,但没有勇气,有才华有什么用,你说,我能不恨他吗?

性格暴躁的父亲非但没有打骂出一个出色的孩子,反倒把一个孩子打得越发颓丧,一生都不敢靠近自己了。

脾气暴躁的父亲不但打骂不出一个优秀的孩子,反而把一个孩子打得越来越沮丧,一辈子都不敢靠近自己。

作家尹建莉曾经说过:你对孩子的三分脾气,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。

爸爸在家里什么都生气,孩子在家里处处小心。

从长远来看,孩子们不愿与父亲沟通,甚至逃避父亲,以免出错引来指责打骂。

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,孩子内耗严重,嘴上不说,心已经伤痕累累。

渐渐变得胆小懦弱,如履薄冰,即使长大到社会也是唯诺诺,谨小慎微。

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,叫做原生自卑:

通常发生在童年时期,长期打击和否定出身家庭所造成的自卑,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安全感,导致孩子生活中极度缺乏幸福感。

大多数时候,父亲对孩子的心没有意识,却成了孩子一生痛苦的回忆。

事实上,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,只是一张白纸。

父亲糟糕的性格为孩子的未来铺平了黑暗的背景。

相反,温柔耐心的父亲更容易抚养自信的孩子。

心理咨询师吴志红曾讲过一位来访者的故事。

一个27岁的年轻人每天都在家里筑巢,吃方便面,玩游戏,不工作,没有任何社交活动。

通过心理咨询,发现问题出在三年前去世的父亲身上。

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,无论他从小做什么,都会干涉。

比如选择兴趣班,交朋友,报考学校,选择工作,都是父亲说了算。

父亲认为这是帮助孩子做出最好的选择。

成年后,他也工作过,但总是做不了多久。

后来父亲突然去世,他恍惚失去了方向,活成了现在的样子。

作家阿尔伯特·哈伯德曾说过: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,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得太多。

其实,处处为孩子操心,事事为孩子做主,可以是暂时的,但不可一世。

一旦一个缺乏自立的孩子离开庇护所,就像:

鱼离水就会枯萎,鸟折翅则神索。

与其过分控制孩子的生活,不如教孩子自立。

热播剧《少年派2》中最受欢迎的是林大为这位佛系父亲。

林妙妙被母亲追着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。林大伟没有强迫女儿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。他还资助她在校外租房画画,鼓励她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发展;

女儿喜欢画画,母亲害怕影响学习,林大伟带着孩子一起画画,放松妻子给孩子空间,支持孩子的自由,寻找诗歌和距离;

女儿失业了,自己感到很难过很丢脸,林大为告诉她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最重要的不要妄自菲薄,自己做决定就好。林大伟告诉她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。最重要的是不要贬低自己。你可以自己做决定。

与母亲不同的是,林大为非常爱女儿,他并不是事事考虑,而是像灯塔一样给予指引,让孩子去感受、去思考、去理解。

由于父亲的缘故,林妙妙打小身上带着小太阳,比同龄人更乐观开朗,有主见。

长大后,她成了一名充满正义感的记者,努力传播正能量,活得天马行空,独立自信。

每个人的成长,都有痕迹可循。

很多家庭中,父亲习惯说一不二,对待孩子,顺则夸,逆则贬。

无论如何,不尊重孩子的想法,都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施。

众所周知,坚强的父亲,养不出自立的孩子。

因为一个没有自立意识的孩子,就像一个既不敢说也不敢动的木偶。

不能自力更生的孩子,一辈子跟风,随波逐流,转而为父亲的强势买单。

比影响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,尽量退一步,给孩子自力更生的空间,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。

 

作家贾平凹曾在《父亲》中写道:

朦胧的时候,父亲,是一座大山。坐在他的肩膀上,总能看得很远,很远。

父亲是孩子素质塑造的起点,是孩子未来生活的基础,是孩子人生价值的雏形。

父亲以身作则,帮助孩子自律;

性情温和的父亲,点燃孩子自信;

内心强大的父亲,引导孩子自立。

家里有一个自带光芒的父亲,孩子自然会追光。

父母和孩子,是很深的缘分,孩子的成人之路,也是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。

愿你我传递给孩子的是向上成长的信心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机械百科 » 孩子出不出色,与父亲的性格密切相关
分享到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